城市的綠色肌理,離不開一群特殊的守護者。他們身著橙色工作服、手握工具,以“鐵軍”之名行走在林蔭大道,用肩膀扛起責任,用雙手播撒綠意。每當風雨來襲、任務攻堅,這支“綠化鐵軍”總能聞令而動、向險而行,將“攻堅克難”的誓言刻進每一次沖鋒。近日兩場與風雨的較量,再次讓他們的鐵骨柔情與擔當精神,成為城市最動人的風景。
臺風夜的閃電戰(zhàn):三人小隊一小時啃下“硬骨頭”
7月30日晚,受臺風“竹節(jié)草”影響,狂風呼嘯,城市的寧靜被打破。晚上9點,綠化分公司接到熱心市民焦急反饋,神泉路一棵大樹被臺風刮倒,橫臥在人行橫道上,嚴重阻礙了行人通行,更給過往市民的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。
險情就是命令,時間就是生命。接到消息后,公司值班人員孫杰、張巖第一時間趕到現(xiàn)場,經(jīng)現(xiàn)場查看,大樹因樹根腐爛失去支撐能力,不敵臺風肆虐,龐大的身軀橫亙在路上。近 50 公分粗的樹干,僅憑兩人之力根本無法撼動。隨后,在家休息的李慶云聽聞此事,毫不猶豫,帶上油鋸,頂著大風奔赴現(xiàn)場。在現(xiàn)場,他們迅速分工協(xié)作,一人負責觀察現(xiàn)場環(huán)境,確保作業(yè)安全;一人手持鋸子,在狂風中艱難地切割樹干;另一人則準備著繩索,隨時準備將切割好的樹干移走。
工作一天的疲憊尚未消散,呼嘯的狂風更像無數(shù)根鞭子抽打著神經(jīng),但三人眼中只有那棵阻礙交通的大樹。“快一點,再快一點!”這個念頭在每個人心中反復回響。油鋸高速運轉(zhuǎn)的轟鳴聲與狂風的呼嘯交織成一曲激昂的“攻堅戰(zhàn)歌”。經(jīng)過一個小時的緊張奮戰(zhàn),在三人的默契配合和不懈努力下,倒伏的大樹被成功鋸斷,道路重新恢復暢通。抹一把臉上的汗水,三張疲憊的臉上,都漾起了欣慰的笑意。
風雨中的攻堅戰(zhàn):十余人五小時鋪就千平綠毯
如果說臺風夜的救援是速戰(zhàn)速決的“突擊戰(zhàn)”,那么壘球錦標賽場周邊的草坪鋪設,則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“攻堅戰(zhàn)”。1880平方米的草坪鋪設任務,恰逢持續(xù)降雨,泥濘的場地讓這項工作變成了“硬骨頭”。
“今天必須完成任務!”7月31日清晨6點30分,當大多數(shù)人還在睡夢中時,14名綠化工人已經(jīng)來到了施工現(xiàn)場。此時,雨勢漸大,地面泥濘不堪,但他們沒有等待雨停,而是迅速投入到工作中。大家分工明確,有的將一卷卷重約20斤的草皮從運輸車搬到鋪設點;有的蹲在泥地里,橫平豎直把草皮鋪設平整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。
雨水不斷落下,打在他們的身上,與汗水混合在一起,順著臉頰滑落。泥漿沾滿了褲腿,雙手被草葉和泥水浸得發(fā)白,有人腳下打滑摔在泥里,爬起來繼續(xù)干。“鐵軍”的韌性在這一刻充分顯現(xiàn):沒有人喊累,沒有人抱怨,只想盡快完成任務。當正午的鐘聲敲響時,最后一塊草皮被穩(wěn)穩(wěn)鋪下 ——1880平方米的土地,在5小時內(nèi)換上了整齊的“綠裝”。
這群“綠化鐵軍”,從不是聚光燈下的焦點,卻始終是城市最堅實的后盾。臺風夜的一小時速戰(zhàn),是他們“召之即來、來之能戰(zhàn)”的速度;風雨中五小時攻堅,是他們“戰(zhàn)之能勝、永不言棄”的韌性。他們用沾滿泥土的雙手,在城市版圖上編織綠色經(jīng)緯;用浸透汗水的脊梁,撐起生態(tài)屏障的堅固框架?;蛟S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,但“鐵軍”二字背后,是無數(shù)平凡身影用擔當壘起的綠色基石 —— 這些基石,深深扎根在城市的土壤里,也暖暖地留在每一個被守護的市民心中。
(綠化分公司)
撰稿:蘇玲
單位負責人:范曉寶
校對:房金鶴
責任編輯:孫小玲